咨询电话

13356711513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远程拍照式虫情测报灯:智慧农业病虫害监测的革新利器

远程拍照式虫情测报灯:智慧农业病虫害监测的革新利器

更新时间:2025-10-24      点击次数:4
在现代农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进程中,病虫害的精准监测与预警成为保障粮食安全和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关键环节。传统的虫情测报依赖人工田间调查,耗时耗力且易受主观因素影响。而随着物联网、图像识别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远程拍照式虫情测报灯应运而生,成为现代植保体系中的核心智能装备,为农业病虫害防控提供了科学、高效、实时的技术支撑。

一、系统构成与工作原理

远程拍照式虫情测报灯是一种集光诱、杀虫、拍照、识别、传输与数据分析于一体的智能化虫情监测设备。其核心工作流程如下:

1.光源诱集:设备内置特定波长的紫外光或LED光源(通常为365nm左右),模拟植物反射光,吸引趋光性害虫如鳞翅目、鞘翅目、同翅目等成虫飞入灯体。

2.杀虫与落虫:进入灯体的害虫通过高压电网或高温灭杀装置致死,随后落入下方的集虫箱或传送装置中。

3.自动拍照:系统按预设时间(如每日凌晨)启动,通过高清摄像头对集虫区域进行多角度拍摄,获取害虫图像。

4.图像传输与识别:拍摄的图像通过4G/5G或NB-IoT等无线通信模块上传至云端服务器。利用AI图像识别算法,系统自动识别害虫种类、数量,并进行分类统计。

5.数据展示与预警:用户可通过手机APP或Web平台实时查看虫情数据、趋势图表,并接收异常虫量预警信息,辅助决策防治时机。

二、核心技术优势:

自动化与无人值守:实现全天候、全自动运行,无需人工现场采集,大幅降低人力成本。

实时性与连续性:每日定时采集数据,形成连续的时间序列,便于分析虫情发生规律和迁飞动态。

精准识别:基于深度学习的AI模型可识别数十种常见农业害虫,识别准确率可达90%以上,部分系统支持模型持续优化。

数据可视化:将原始虫情数据转化为直观的图表和报告,便于农业技术人员和管理部门快速掌握区域虫情态势。

远程管理:支持多台设备组网,实现大范围、网格化监测,构建区域性虫情监测网络。

三、应用场景与实践价值

该设备广泛应用于农田、果园、茶园、林区、自然保护区及农业示范区等场景。在水稻、小麦、玉米、棉花、蔬菜等主要作物产区,已成功用于监测稻飞虱、二化螟、草地贪夜蛾、棉铃虫等重大迁飞性害虫。

例如,在南方水稻产区,通过布设远程拍照式虫情测报灯,可提前7-10天发现二化螟成虫羽化高峰,为精准施药提供科学依据,避免盲目用药,减少农药使用量20%以上。在草地贪夜蛾入侵防控中,该系统实现了虫情的“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显著提升了应急响应能力。

此外,该设备还可与气象站、土壤传感器等其他物联网设备联动,构建“空—地—网”一体化的智慧植保体系,为农业保险、病虫害预测模型和绿色防控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持。

远程拍照式虫情测报灯是现代智慧农业的重要标志,它将传统植保经验与前沿信息技术相结合,推动病虫害监测从“人眼看”向“数据算”转变。随着国家对数字农业和绿色防控的持续投入,该技术将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未来,每一盏灯都将成为田野中的“智慧哨兵”,守护着丰收的希望。
©2025 山东博科仪器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343号-4

技术支持:仪表网     管理登陆     sitemap.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