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K-SW3】山东博科仪器以客户为中心,以服务为宗旨,以创新为动力。
河道水位监测仪数据异常识别方法优化需结合河道水位变化规律、设备特性、环境干扰因素,从数据预处理、特征提取、识别模型、验证优化四方面改进。首先完善数据预处理流程,对原始水位数据进行滤波处理,采用滑动平均滤波(窗口大小 5 分钟)去除波浪导致的高频波动,再通过阈值法剔除明显异常值(如超出历史最高水位 1m 的数据);同时关联环境数据,如降雨时段水位上涨属正常,无降雨时水位骤升则标记异常,减少误判。
特征提取环节需挖掘异常数据关键特征,从时间维度提取 “水位变化速率"(如 10 分钟内变化超 50cm)、“数据连续性"(如连续 3 次采集数据缺失),从数值维度提取 “偏离度"(与同期历史均值偏差超 20%)、“波动幅度"(1 小时内波动超 30cm),将这些特征量化为识别指标。识别模型采用 “规则库 + 机器学习" 融合方式,规则库内置常见异常规则(如设备断电导致数据为 0),机器学习选用决策树算法,通过历史异常数据(如传感器故障、通信中断、洪水过境)训练模型,提升复杂场景识别能力,如区分 “暴雨导致水位正常上涨" 与 “传感器漂移导致虚假上涨"。
优化后需建立验证机制,选取 3 条不同类型河道(山区河道、平原河道、城市河道)的 1 年历史数据,按 7:3 比例分为训练集与测试集,测试集异常识别准确率需≥95%,误判率≤3%;同时开展现场验证,在监测仪上加装异常标记功能,工作人员发现实际异常时手动标记,用于后续模型迭代。此外需设置动态更新机制,每季度根据新产生的异常数据更新规则库与模型参数,适应河道水文变化(如河道淤积导致水位基准变化),同时记录每次异常处理结果,形成 “识别 - 处理 - 反馈" 闭环,持续提升识别精度。
技术支持:仪表网 管理登陆 sitemap.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