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K-YJ2】山东博科仪器团结、拼搏、务实,共创企业美好明天。
自动雨量站建设需遵循标准化流程与关键技术规范,涵盖选址规划、设备选型、安装调试及运维管理四大核心环节,确保系统稳定运行与数据质量。
一、选址规划
优先选择空旷无遮挡区域,避免建筑物、树木影响雨量测量精度。需考虑供电与通信条件,建议距变压器≤500米,4G信号强度≥-90dBm。对于山区或林区,应选择坡度≤15°的开阔地带,设置混凝土基础(尺寸≥0.5m×0.5m×0.8m)确保设备稳固。需预留维护通道,便于后续校准与检修。
二、设备选型
传感器应采用翻斗式与称重式双模配置,翻斗式分辨率≥0.2mm,称重式精度≤±0.5%FS。数据采集器需支持多协议传输(TCP/IP、MQTT),存储容量≥16GB,具备断点续传功能。供电系统推荐太阳能+蓄电池组合,日均有效光照3小时条件下可连续工作≥15天。通信模块需兼容4G/5G与北斗短报文,确保环境下的数据回传。
三、安装调试
传感器安装需水平误差≤1°,采用电子罗盘校准方位角。雨量筒应高出地面1.2米,防止溅水干扰。太阳能板倾斜角按当地纬度±15°设置,朝向正南(北半球)。设备接地电阻需≤4Ω,雷击高发区需加装避雷针(保护半径≥5米)。调试阶段需进行雨强标定测试,使用标准量筒(精度0.1mm)验证测量误差≤±3%。
四、运维管理
建立三级巡检制度:日常通过移动端APP查看设备状态,月度检查太阳能板清洁度与连接线缆,年度进行传感器校准(采用标准雨量发生器)。数据质量管控需设置三级阈值:小时雨量≥80mm触发预警,日雨量≥200mm启动人工复核,连续7天无数据自动派单。系统升级需通过OTA方式远程推送,兼容国密SM4加密算法确保数据安全。
五、扩展应用
可集成土壤墒情、水质等传感器,构建多参数监测站。通过API接口与气象部门数据对接,实现降雨-径流耦合分析。在农业场景中,结合作物需水模型生成灌溉建议;在城市防汛中,联动水位监测站触发内涝预警。系统需预留扩展接口,支持未来接入物联网平台与数字孪生系统。
建设完成后需进行验收测试,模拟暴雨场景验证系统可靠性。运维团队需持证上岗,定期参加传感器校准与应急处置培训。通过标准化建设流程,可确保自动雨量站长期稳定运行,为水文预报、防灾减灾提供可靠数据支撑。
技术支持:仪表网 管理登陆 sitemap.xml